這天,我的朋友一副很煩惱的對著我說:“我真的被我爸媽氣死了,看到他們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就想說請一個女傭來照顧他們,讓他們享清福,怎么他們卻嫌三嫌四說,不安全啦、溝通不了啦,堅持反對等等,根本就不講理嘛!以為我不需要花錢聘請女傭似的,想要孝順他們也很難啊!”,我聽了之後,沒給些什么一見,只是回她一笑。
過沒多久的時間,一個很可愛的朋友突然對我說:不懂為什么,我突然之間好想好好的孝順我的父母親,我希望可以讓他們好好地享受人生,所以我就會選擇給他們很多很多的錢,我要買豪宅給他們住,買豪華房車給他們開,那他們就會很有面子、很風光。聽了之後,我一樣沒給些什么一見,也只是回她一笑。
再一天,跟朋友逛街喝茶的時候,她突然說:我呀,真的很忙!沒法子啊,自己的家庭也要照顧,孩子慢慢長大了,費用也高了,所以要更努力賺錢養家啊,以後要想出來喝茶,就比較困難了。我問,那你的家人呢?她說:也沒有時間抽空回去看看他們老人家,有回去的時候,就會買很多的東西孝敬他們咯,看到我們買那么多的東西回去,他們也一樣很開心啊!我笑了一笑,哦了一聲!
我也有父母,在家鄉。。。
我也一樣,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大約三個星期或一個月一次吧)
我已經好久沒有去想,他們所需要的是什么??
就是偶爾撥通電話,慰問他們,
或者買些好吃的,特別的東西回家,
回到家鄉,我什么也沒做,就是陪陪媽媽,當她的司機,聽她發牢騷。
當然,我也會分享我的經歷、我的生活。
但是,我是真心的嗎?還是因為必需??
終於,我從必需的過程中,學習了真心相對。。。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我還不孝順嗎?
可以做的,我都做了,這樣還不夠嗎?
那要怎么樣才叫孝順呢?我也會有我的生活啊!
其實,他們何嘗不想有他們的生活呢?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
他們把整顆心給了我們,
他們把全部的愛給了我們,
他們把所有的時間給了我們,
他們把一切最好的全給了我們,
那,他們的生活呢?
相比之下,我們所做的,真的已經足夠了嗎?
其實不然。。。
最基本的,我們曾經想過他們真正的需要嗎?
以一個個己的想法來判斷他們的需求,會否太主觀了呢?
對他們的愛,日漸減弱,他們快樂嗎?
對他們的責任,讓女傭來代勞,他們愿意嗎?
對他們的關愛,讓金錢、物質來代勞,他們喜歡嗎?
跟他們的聯系,拋一句:“我很忙,有時間才回家”來回應,他們習慣嗎?
跟他們的溝通,拋一句:“他們并不了解我”來逃避,他們開心嗎?
小時候,常聽老人家說:“娶妻嫁夫的孩子,就是別人的孩子了!”
我一直不明白,直到最近的某一天,我親眼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個人,娶妻之後,凡事以妻為重,對於父母親的事,都盡量推搪,
總是很習慣性的說:“我不會、我不懂,看看還有誰可以做吧!我真的不能!”
一次,事情發生在他太太的身上,所有的不會、不懂、不能,一會兒的功夫,統統學會了。
真的好神奇哦!愛情的力量,遠超於親情的力量!!!
對父母的愛,跟對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孩子的愛是否差距太大了呢?
當時,我在想,要是我是他的母親,我會難過嗎?
膚淺的我認為一定難過死了,甚至還會責罵孩子的不是。
相反的,為人父母者,心里只有想著:
只要他們過得好,就好了,
我們都一把年紀了,沒什么好愁的,說不好聽,時日無多,
最擔心就是會麻煩孩子,給他們添负担了。
天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經地義的嗎?
那孩子對父母的愛呢?
在這里,要跟您分享網路上一直轉發的電子郵件,看了之後,我很感動,也很感慨自己的不足。
我離他們太遠了。。。
看完了這一篇漫畫,我開始重溫父母對我的愛,他們是全心全意的。
同樣的,我也要全心全意的再想想自己對他們的愛!
不只是如此,我還要好好的學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意思是说,尊重自己的长辈,进而尊重别人的长辈;
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爱护别人的孩子。
世上所有的父母和老人,也都同自己的父母一样曾经艰辛地付出过,
他们都应该得到曾经受过呵护的所有的我们的尊重!
另外,更想和您分享以下的故事:
書中的解釋: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裏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表現。
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养育, 而對父母权威的肯定, 從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是封建道德所宣扬的五伦之首、百善之先。“二十四孝”的编者,据说是元代福建延平府尤溪县的郭居敬。他曾选辑虞舜以下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为每个故事配上一首诗,用来做儿童的启蒙读物,“二十四孝”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二十四孝故事编定成书之后,在我国流传数百年,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它对旧时代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我们当代人必须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二十四孝故事虽然在表面上是以宣扬孝道的面孔出现,其实质仍然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忠于封建君主、维护封建宗法秩序而服务,这种孝道所蕴含的“移孝作忠”的封建旧俗,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华民族形成沉重的愚忠愚孝的积习,这是我们必须予以批判的。但是,批判二十四孝中的封建糟粕,并不等于我们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孝与孝道。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以孝敬老人、赡养父母为代表的优良习俗,则是我们要继承并且发扬的,这种传统美德在今天和今后都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推动社会进步,这正是本报刊登二十四孝故事图解的目的所在。
队队耕田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定位,孝感动天心。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嚣,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品评: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它,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很贤德,可是早早就亡过了。他的后母为人不知礼仪,口里不说忠信的言语。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就像孩子般的呼叫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舜以为父亲、母亲、弟弟这样对待自己,都是自己侍奉不得法,不能够得到爹娘弟弟的喜欢,过在自己,不在他们。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厉山地方耕田,大象、飞鸟都来帮着他耕耘。尧帝得知了此事,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又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考验舜,而舜都能做得非常完美。舜帮助尧帝把天下治理的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禅让给了他。二 汉文尝药 親嘗湯藥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汉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汉】文帝,姓刘名恒,高祖第三子也,初封于外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品评: 王应照谓: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历三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后役使满前,文帝贵为天子,以天下养,犹必躬尽子职,况平人父母,非子媳谁为服事乎?事亲之道,自尽其心而已。白话解释: 汉文帝刘恒,也就是高祖刘邦的三儿子。在他没做皇帝时,被封为代王。刘恒对他的生母薄姬(也就是后来的薄太后)很孝顺,朝夕奉养,从来没有懈怠过。薄太后曾经长病三年,期间,文帝总是服事得殷勤周到,无微不至,常常晚上都不合眼休息,没有脱衣服睡过觉。给母亲服用的汤药,文帝必定要先自己亲口尝过,才捧到母亲面前。汉文帝仁孝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春秋) 齧指痛心-曾參
三 曾参养志 啮指心痛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周】曾参字子舆,善养父志,每食,必有酒肉,将撤,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品评: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彻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于徒养口腹几何?
白话解释: 周朝的曾参夫子,字子舆。他的奉养父母和别人不同,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每逢吃饭的时候,必定有酒有肉,将要收去的时候,一定要问他父亲,余下来的酒肉送给谁。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吃羊枣。父亲死后,曾参终生不吃羊枣。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家里忽然来了客人。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又没有钱可以备办招待客人的东西,没有办法,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好叫曾参觉悟。果然曾参在山里,忽然感到心痛,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有一次,他的妻子替曾参的母亲蒸一只梨,但没有蒸透,曾参就把妻子休了。后来曾参走过叫一个名叫胜母的地方,因为这个地名不好,他就不肯进去。曾参在孔夫子门下学习,孔夫子很看得起他,传了一部十八章的《孝经》给他。
(春秋) 單衣順母-閔損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父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棉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品评: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闵损,字子骞。他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娶了后妻,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穿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里面却装着芦花。有一次父亲叫闵损驾车外出,闵损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不小心,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他父亲起初很生气,后来觉察到儿子是因为穿着芦花的衣服,太寒冷的缘故,于是很愤怒,便要赶走后妻。闵损却对父亲说:“母亲在,无非我一个儿子受着寒冷,倘若母亲走了,可怜三个儿子都要承受孤单。”父亲觉得闵损的话很有道理,就做罢了。他的后母从此也感悟懊悔了,以后对待闵损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春秋) 爲親負米-仲由
负米供甘旨,宁忘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品评: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叫仲由,字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仲由为了让父母能吃得好一点,常常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父母吃。后来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他就往南方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做了官,很是荣耀富贵。跟随他的车骑有一百多辆,粮仓里的谷米有万钟之丰,穿的铺的都是绫罗绸缎,吃的都是美味佳爻。他就叹着气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时常想象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奉养我的父母。可是却不能够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赞叹道:仲由的侍奉父母,可以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尽一切力去侍奉,父母死了,无时无刻不在追念。六 郯子鹿乳 鹿乳奉亲 老亲思鹿乳,身挂鹿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周】郯子鲁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而不得。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品评: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一个鲁国人,叫做郯子,他的天性非常孝顺。父母亲年纪老了,而且两个人都患有很严重的眼病。有一天父母想喝鹿乳,可是没有地方找得到。郯子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就找来鹿皮披着,去了深山之中。他扮成鹿,夹在鹿群中,想尽办法弄到鹿的奶供父母喝。不料,有个猎人误以为他是只真鹿,就要用箭来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把实情告诉了猎人,猎人听了,知道郯子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孝子,郯子才幸免一死。
(春秋) 戲彩娛親-老萊子
七 老莱斑衣 戏彩娱亲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闱。
【周】老莱子,姓莱,佚其名,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舞于亲侧,并在双亲前弄雏,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品评: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莱子之斑衣弄雏,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楚国有个人姓莱,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大家都称他老莱子。老莱子生性非常孝顺,奉养他的父母,凡是吃的喝的,总是想尽办法给父母很甘甜和柔脆的食物,这自然不在话下。最难得的是,他自己也已经到了七十岁的年纪,但平常言谈从不会说自己老了,真合着《礼记》里“父母在,互言不称老”那句话了。他常常穿著了五色灿烂齐整的衣裳,故意装作小孩子的形态,在父母眼前戏舞,并且在双亲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要逗爹娘开心;有时候又取两桶水挑到堂上来,并故意跌倒在地,水桶洒翻,衣服也都被弄得水淋淋的,于是他就作出小孩的样子,哇哇地哭起来,他的父母自然被惹得哈哈大笑,快活极了。
(東漢) 賣身葬父-董永
葬父将身卖,仙姬陌上迎。织缣偿债主,孝感动天庭。
汉】董永,性至孝,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往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同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主大惊,听永归。至槐阴会所。妇辞永曰:吾织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讫,凌空而去。品评: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理之常也。孝子当贫乏无措时,卖身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偿工之日,仙女忽逢,织缣一月,已清债累。此时卖身穷人,债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学之,于以知久停亲柩者之罪大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叫董永的,天性非常孝顺,但家里很穷苦。他的父亲死了,没有钱筹办丧事,董永就卖身筹钱,安葬父亲。父亲安葬后,便出发去债主家打工偿还卖身的钱。在路上,忽然碰到一个女子,她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董永答应了她,于是便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债主吩咐他织本色的重绢三百匹,便可抵过卖身钱,才准他回家。谁知董永得到这个女子的帮助,不消一个月工夫,就织完了三百匹重绢。债主非常奇怪,但也只好准董永回家。他们夫妻两人到了从前他们相会的大槐树下,那个女子向董永辞行道:“我是天上的织女,你的孝行感动了天帝,是天帝叫我来帮助你的。”说完话,她就腾空而去了。
(晉朝) 爲母埋兒-郭巨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耀寒门。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勿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品评: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
白话解释: 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叫郭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儿子也还很小,郭巨的母亲就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省下来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而不能好好奉养母亲感到很难过,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出去的时候,再送食物给母亲吃。有一天,儿子不慎掉在水里淹死了,郭巨的妻子自然是又惊慌又伤心,痛哭流涕。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她老人家,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却不能再有了。赶紧把儿子埋葬了吧。”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于是他们就在地上掘坑,大约掘到三尺多深时,忽然一个霹雳炸雷,把儿子震苏醒了,这时地里出现了一坛子黄金,上面还写着字,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東漢) 湧泉躍鯉-姜詩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知事母,妇更孝于姑。
【汉】姜诗事母孝,妻庞氏尤孝。母嗜鱼脍,又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往汲之,值风归迟。母渴,诗责遣之。妻寄止邻舍,纺织市珍羞,使邻母往遗。久之,姑遂召还。舍侧忽涌泉,味如江水,每日跃出双鲤,取以供膳。品评 : 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者也。故堂前得一孝妇,胜得一孝子。范书录诗妻,旨深哉,其言赤眉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不祥。遗以米与肉,受而埋之。诗亦卓行君子也,泉鱼之瑞宜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叫姜诗的,很孝顺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庞氏更孝顺。姜诗的母亲,喜欢吃鱼脍,又喜欢喝大江里的水。可是那江水离他的家里有六七里路,亏得庞氏不怕劳苦,每每提了汲桶去汲那江水,挑回家里,供给他婆婆喝。有一回,碰着了大风,回来得迟了些,母亲渴了,姜诗就责备妻子,并把她赶出了家门。庞氏就住在邻舍那儿,每天纺织劳动,用了纺织得来的钱,买了好的饭菜来,叫邻舍的妈妈送给她婆婆吃。时间久了,婆婆就仍旧叫媳妇回家了。这时姜诗房屋的旁边,忽然涌出了泉水,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样,并且泉里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他们便拿来做了鱼脍,奉供给母亲吃。
(漢朝) 拾椹供親-蔡順
黑椹奉萱帏,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汉】蔡顺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乱,拾桑椹,盛以异器。赤眉贼问其故,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之,赠牛米不受。母丧,未及葬,里中灾,火逼其舍,顺抱柩号哭,火遂越烧他室。母生平畏雷,每雷震,顺必圜冢泣呼。品评: 姜书鉴曰:人子于丁艰之际,躬当大事,处常且难,不幸遇卒变,惟有出万死一生之计耳。君仲母柩逼于火,抱而嚎哭,辟患不为,非天性激发乎?至诚感神,火越他宅,所全者大。拾椹犹其余事耳。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侍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叛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奉养母亲。他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和白米,蔡顺不肯接受。后来,母亲去世了,在还没有安葬的时候,忽然哪个地方起了火,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蔡顺就抱住了母亲的灵柩大哭,这大火竟跳过蔡家,烧到别人家去了。他母亲活着的时候,生平最怕雷的声音,所以每逢打雷的时候,蔡顺必定绕着坟又哭又喊,以使母亲不害怕。 十二 丁兰刻木 刻木事亲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身。寄言诸子女,及早孝双亲。
【汉】丁兰,河内人。早丧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邺人张叔假物,兰妻卜筶,木像不许。叔醉詈木像,且击之。兰归,见木像色不怿,询知之,卽奋击张叔。吏至,捕兰,木像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诏图其形。品评: 思亲不见,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极思也。而思慕之诚,木亦通神,忽而不怿,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诚所致乎?至于为亲像被击,而奋击张叔,只知有亲,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有个叫丁兰的,是河内地方的人。他的父亲母亲早已亡过了,丁兰就把一块木头,雕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和生前一样。有一天,邺的地方有个叫张叔的来向丁家里借东西。恰巧丁兰不在家里,丁兰的妻子就向着木像面前问筶,木像不肯允许。张叔刚刚吃醉了酒,就指着木像骂,又打了木像几下。丁兰回到家里,看见木像的脸色似乎很不高兴,便问妻子,妻子就把张叔的事告诉了丈夫。丁兰气急了,就奋力去打张叔。衙门里的差人来捉丁兰,木像的眼睛里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泪来。地方官很赞赏丁兰的孝能感动神明,就把这件事奏明皇上。皇上下诏,叫把丁兰的形像画成画,向老百姓宣传他的事迹。
(三國) 懷桔遺親-陸績
十三 陆绩怀橘 怀桔遗亲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品评: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的陆绩,表字公纪,是吴郡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知府,和袁术很要好。陆绩六岁的时候,在九江拜会了袁数。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招待陆绩。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怀里。等到告别的时候,陆绩拜谢辞别袁术,不料这三个橘子从从怀里掉到了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怕他人笑你来偷橘子吗?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
(春秋) 行傭供母-江革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获免,佣力以供亲。
【汉】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品评: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与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于是耳。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鸩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争光与日月也。盗贼很多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江革的人,字次翁。江革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发生了战乱,当地很不太平,江革就背着母亲去逃难。在路上,时时碰着这班作乱的盗贼,要把江革掠去入伙,江革总是哭诉道:“我有老母在这里,要人供养,我怎么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啊?”强盗们听到这话,就发了慈悲念头,也不忍杀他了。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地方作客,穷得连鞋子都没有,只好赤着脚走路。江革只能替人家做工,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即使这样,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江革都不让缺少一点。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并在母亲的坟旁搭了一个茅草屋住在里面,就是睡的时候,丧服也不除去。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就举荐他做了孝廉,后来官至谏议大夫。
(東漢) 扇枕溫衾-黃香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
【汉】黄香字文疆,江夏人。年九岁丧母, 哀毁逾礼,乡人称其孝。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署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品评: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以常情论,则扇枕温衾诸事,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若子于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疆,既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龄人能恪供子职。凡老大而不知孝,与孝而不尽力者,胥愧死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江夏地方有个人叫黄香,字文疆,是个孝子。他年纪才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黄香却哀毁过礼,所以一乡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他孝顺的。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侍他的父亲,尽他作为儿子的天职。天气炎热的夏天,黄香就用扇子去煽凉父亲所睡的枕席;天气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的被头。父亲有了疾病,黄香的事奉,格外的诚心。当时江夏的知府官叫刘护,他听到黄香的事情,非常赞赏他的孝行,便替他表奏上去,请朝廷里旌扬他的孝行。后来黄香举了孝廉,官做到尚书令。
(西晉) 聞雷泣墓-王裒
慈母怕闻雷,永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魏】王裒,父仪为晋文帝所杀。裒终身未向西坐,示不臣晋。母畏雷。每闻雷,即奔墓前,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尝攀墓前柏树号泣,泪着树,树为之枯。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必三复流涕,门人尽废《蓼莪》篇。品评: 李文耕曰:王伟元闻雷泣墓,事之如生,泪着树枯,痛之欲死。哀哀父母之诗,宜其不能卒读也,不能卒读蓼莪。因而门人尽废,情之剀切感人至矣。若用情不足者,又当日与之读《蓼莪》而念劬劳。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魏国有一个孝子王裒。他的父亲名叫王仪,是被晋文帝杀死的。所以王裒终身不肯向西面坐着,表示他不肯给晋朝做臣子。他的母亲在世的时候,胆量是很小,生平最怕听到打雷的声音。等到死了以后,王裒把他的母亲用衣衾殓了,就埋葬在山林里僻静的地方。每当风雨天气有雷声隆隆的时候,王裒就不避风雨,飞奔到母亲坟前,泪涔涔地哭拜着说,儿子王裒在这里陪伴母亲,母亲不要怕呀,母亲不要怕呀。有一次王裒扶着坟前的柏树嚎哭,眼泪流到树上,那个柏树竟就枯了。王裒读《诗经》每逢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几句,就反复地诵读,泪如雨下。后来,他的弟子们就索性废去《蓼莪》篇,不再读了。
(晉朝) 姿蚊飽血-吳猛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晋】吴猛字世云,豫章分宁人。年八岁,事亲至孝。家极贫寒,榻无帷帐,每当夏夜任蚊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敢驱之,惟恐其去己而噬亲也。后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屡着灵异。宋政和中,封真人。品评: 王应照谓:父母育子,为之挥蝇,为之驱蚊,痒则搔之,寒则裹之,恐惊之而不敢高声,稍不安,则直欲分痛。爱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饱血观也,惟孝子还以报亲。且寓爱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个孝子叫吴猛,表字世云,他是豫章分宁地方的人。年纪才只有八岁,服侍他的父亲母亲,已经非常孝顺了。因为他家里很穷苦,所以他们的床上,都没有挂着蚊帐。一到了夏天的晚上,蚊虫嗡嗡的飞来,叮在他的身上,吴猛便任凭它们饱吸自己的血液。虽然叮他的蚊虫很多,吴猛都不敢用手去驱赶它们,生怕这些蚊虫离开自己飞去叮咬父亲母亲。后来吴猛遇见了一个有法术的神人丁义,丁义被他的所感动,就给了他驱蚊虫的神方,非常灵验。宋朝政和年间,吴猛被封为真人。 十八 王祥剖冰 卧冰求鲤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晋】王祥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祥奉命愈谨。母吃生鱼,时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雀数十飞入祥幕。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辙抱树而泣。品评: 李文耕谓,王休征继母之变,几同井癛。所少者一傲弟耳,乃求鲤求雀守柰,至难辙易,诚孝格天。而母亦徐化,不又一底豫之瞽瞍乎?世有不能化其继母者,特诚孝子未至耳。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大大有名的孝子名叫王祥,亲生母亲早已去世。他的后母朱氏,原来不喜欢他,并且常常到他的父亲面前去说王祥的坏话,王祥却侍奉得愈加谨慎了。他的后母很喜欢吃新鲜的活鱼,但是那时候,天气很冷,河水都冻成坚硬的冰了,怎么可以得到鱼呢?王祥便脱下衣裳,预备剖开冻冰去求鱼。忽然间,冻冰自己消解了,有两条鲤鱼跳到了冰上,王祥就拿到家里,烹调好了捧给后母吃。后母又想吃烤黄雀,忽然间又有数十只黄雀飞到王祥的帐篷里来。他家里有株丹柰树,结了果,后母叫他守着,逢着有风雨的时候,王祥就抱了树哭,这些丹柰仿佛也有知觉,竟不跌落下来。
(晉朝) 扼虎救親-楊香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译文]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割庄稼,才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他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着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实夫拜虎
【明】包实夫,事亲尽孝。明经力学,馆与太常里。岁暮归省,途遇一虎,衔其衣,入林中,释而蹲。实夫拜请曰:将啖我耶?命也,奚憾,吾有父母年七十余,能容我毕养,吾苟存,终还汝啖。虎卽舍去。后人名其地为拜虎岗。品评: 孝既无灾不可辟,更无物不可夹格。不论禽兽鳞虫,草木花果,一切有情无情,均可由一片肫诚,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物类至于虎,凶暴已甚,而历代孝子免与虎者,指不胜屈。于戏奇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叫包实夫的孝子,侍奉他的父亲母亲非常孝顺。他明畅经书的道理,刻苦学习,后来在太常里地方的塾馆里教书。到了年底,包实夫回家去看望父亲母亲,半路上忽然碰见了一只老虎,衔住了包实夫的衣服,把他拖到树林里才放下,老虎就蹲在包实夫的面前。包实夫跪在老虎面前请求到:你要吃我吗?这是我命里注定的。我不遗憾。但是我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老父老母。倘若你可以允许我将我的父母侍奉百年,那时候假使我还活在世上,我一定将自己送来给你吃。老虎听了包实夫这一番说话,就舍了包实夫竟自去了。后人就把那个地方,起了名字叫做“拜虎岗”。
(三國) 哭竹生筍-孟宗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吴】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丧父,母老疾笃,思笋煮羹食。时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愈,人皆以为至孝所感。品评: 脾胃既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孝子叫孟宗,表字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纪小的时候,父亲就故去了,母亲已经很老了,并且病得非常厉害。一天,母亲想吃用鲜笋煮的羹。这时候冬至节将要到了,笋还没有生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得到鲜笱,他急得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哭起来了。他的孝心竟感动了天地,一忽儿地下就裂开了一道缝,露出几枝尖尖的笋来。孟宗急忙将笋拿回家里,做了笋羹捧给母亲去吃,母亲吃完笋羹,病症居然完全好了。人们都说这是孟宗的至孝感动了天地神灵。
(南齊) 嘗糞憂心-庚黔婁
到县未旬曰,椿庭遭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南齐】庚黔娄,字子贞,新野人,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易病痢。始二日,医者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忧之,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易卒,居丧过礼,庐于冢侧。品评: 李文耕曰:以心惊而知父疾,已见至孝冥感,而断然弃官,毫无瞻顾。至尝粪验疾,吁辰祈代,则忧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凡此至性至情之所为,总不可于世情中觅求见解。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一个姓庚名叫黔娄的,表字子贞,是新野地方的人,被任命为孱陵县的县官。上任不到十天,忽然感觉心惊肉跳,浑身流汗。他预感家里一定出事了,就立刻放弃了官职,赶回家里。这时候,他的父亲庚易,患了痢疾才只有两天工夫。他便慌忙请医生医治,医生说:要想知道病情的轻重,只有尝了病人的粪便,才会清楚。若是粪便味苦,就很容易医治。庚黔娄便立刻把父亲的粪便尝了,不料味道是甜的,因此心里觉得很忧愁。每天到了晚上,他便叩头拜祷上天的北斗星,请求让自己代替父亲去死。后来庚易死了,庚黔娄悲痛的安葬了父亲,并且在父亲的墓旁搭了草舍,自己住在里面为父亲守孝。
(唐朝) 乳姑不怠-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知。
[原文]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笃,长少咸集,曰:“无以报新妇恩,愿汝孙妇,亦如新妇之孝敬。”
[译文]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牙齿都已经落光了。他的祖母唐夫人对婆婆长孙夫人十分孝顺,每天侍候婆婆起居,替她梳头、洗脸,扶她升堂。因为婆婆没有牙齿无法咀嚼饭菜,唐夫人使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她。这样侍奉了数年,长孙夫人的身体被照顾得十分好。后来有一天,长孙夫人忽然得了病,而且很严重。临终前,她把一家老小召集来,当众说:“我没有机会报答儿媳的大恩了,希望你们这些孙子媳妇都能像我的儿媳一样,好好孝敬自己的婆婆。”
(宋朝) 棄官尋母-朱壽昌
二十三 寿昌弃官 弃官寻母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寿昌屡求不获。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行至同州得之,母年七十余,寿昌乃迎归,并迎其同母弟妹共居焉 。品评: 王应照谓:髫年别母,莫审行踪,碌碌尘途,心常抱疚,纵富贵兼全,但念天下岂有无母之人。五十年来,肠一日而九回矣,一旦弃官,入秦求访。观其与家人决别之言,诚穿金石,宜其得以天伦重聚也。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姓朱名叫寿昌的,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刘氏,因为他的嫡母妒嫉,出嫁到别地方去了。从此他们母子俩就隔绝了,好久不能相见,足足过了五十个头。朱寿昌屡次寻访,都没有找到。神宗皇帝年间,已经做了官的朱寿昌,因为想念母亲,便辞掉官职,专程到陕西地方去寻找生母。他在向家里人辞行时说道:我此番辞官寻母,倘若不能够找寻到我的母亲,我就发誓不再回家。朱寿昌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同州地方,竟然天遂人愿找到了母亲,当时他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朱寿昌便欢天喜地的把母亲接回家来,并且又把同胞弟妹也接到家里与母亲一同居住,共享天伦之乐。 二十四 庭坚涤秽 涤亲溺器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身涤溺器,婢妾岂无人。
【宋】黄庭坚,字鲁直,一字山谷,又号双井老人,洪州分宁人也。元佑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显贵,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秽器,不使婢妾为之,未尝一刻有缺子职。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品评: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自有婢妾为之,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失其子职之常,溺器且为亲涤之。其他子职,尚有不尽者乎?李文耕谓:山谷所为,彷佛石建,皆乐供子职,不以贵显间其心者也。
白话解释: 宋朝的大诗人黄庭坚,字鲁直,又字山谷,还有一个别号叫做双井老人,是洪州分宁县人。元佑年间官至太史,天性非常孝顺。自己虽然做了高官,地位显赫,可是侍奉母亲却尽心尽力意。每逢母亲的事务,他必定亲自去做,无论怎么样,总是不怕劳苦的。每天晚上,一定要亲自为母亲洗刷便桶。他家里仆役婢妾很多,却不叫他们去做。他没有一刻儿不尽自己做儿子的职责。他的诗文很好,苏东波赞叹黄庭坚的诗为天下文章的表率。